产品的定位不是什么好卖就卖什么;而是你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否能否传递背后的思想,并且这个故事可以和理想目标市场产生大于产品功能的情感共鸣。你不需要所有人都喜欢你的产品,你只需要相信你相信的人。
改革开放至今,我们的跨境跨国企业练就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本领,那就是生产产品的能力,我经常遇到客户和我说,我们是帮苹果或者一些大品牌做代加工的,我们的产品质量绝对没有问题;我也认识很多做亚马逊的超级大卖,他们对平台的选品了如指掌,似乎世界上没有我们生产不出来的产品,只要好卖,第二天就能给你生产出来,这种能力绝对是一个优势,但是如果你总是去卖大家都在卖的产品,我不知道除了价格的恶性竞争以外,我们还有什么优势去面对这个市场。
如果我们考虑问题都是从产品的质量或者价格入手,那么我们可能会输的很惨或者永远都停留在整个生态圈的最低端,因为世界上所有卖的好的产品,他们的质量都不一定是最好的,价格也一定不是最便宜的。你一定要找到人们购买你这个产品的理由,思考我的产品如何满足人的某种需求,这种需求很多时候是超越产品功能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跳出产品这个框架,从人的需求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并且要理解其实产品很多时候只是思想(文化和信仰)的一个载体。
尤其对于绝大多数非功能性的产品而言,共同的文化和价值共鸣才是购买这个产品的理由。就如我有一次带国内一个跨境大卖在意大利和当地的设计师选品一样,当时每一个设计师拿着自己的设计都能讲出每一款设计背后的思想,而吸引我们的正是那个思想,而非产品,产品只是思想的载体。
所以你要问自己的问题是我的产品属于哪一种? 如果说是功能性需求,那么你产品的功能是不是在这个行业没有竞争对手?如MP3变成IPOD瞬间可以把1000首歌曲放进口袋?或者说人们愿意花几万购买你的牛皮包包而不愿意花5000去购买一头牛?大家都知道这属于满足社交需求的产品如一些奢侈品;或者说你的产品满足了某种情感需求,人们在购买你产品的时候产生了某种美好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了美好或者温暖?
如果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产品定位在哪里,那么你的营销投入就相当于把钱冲进了马桶里,为什么?因为我们已经活在了一个产品过剩的世界,我们已经不再需要雷同的产品。大多数人说的产品定位根本不是产品定位,而是选品,选品意味着,你将和成千上万的人一样抢着同样的产品卖,这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你的失败,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被你抢到一点赚了点钱,那我只能说人各有志吧,这根本不是做事业的人应该思考的问题。